家长教育行为规范
国家教育、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《家长教育行为规范》是针对新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以及21世纪对国民素质的总体要求制定的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、妇联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,把倡导广大家长遵守《家长教育行为规范》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,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,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,提高教育水平。《规范》具体内容是:
一.树立为国教子思想,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。
二.重在教子做人,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、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、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。
三.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,要求要适当,方法要正确。
四.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,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,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。
五.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,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,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。
六.爱护、关心、严格要求子女。不溺爱、不打骂、不歧视,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。
七.要举止文明、情趣健康、言行一致、敬业进取,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。
八.保持家庭和睦,创建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关系,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。
九.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,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。
十.要和学校、社会密切联系,互相配合,保持教育的一致性。
家长的责任与义务
l、重视家庭美德建设,提高家长自身素质,用自己正确的思想、高尚的人格、良好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帅。
2、树立良好家风,建立民主。平等、和谐、美满的家庭,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。
3、学习家庭教育理论,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,学习家庭教育经验,提高教育水平。
4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,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,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等教育活动。
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没有相关文章 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